FBG智能传感系统在大型体育场馆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创新实践

2025-05-08 08:30

行业痛点与技术突破


图片1.png

图1 大型体育馆网壳结构


北京某奥林匹克场馆运维报告显示,传统结构监测面临三大挑战:

  • 监测盲区:传统振弦式传感器仅覆盖12%关键节点,无法捕捉90米跨度网壳结构的局部失稳(图1);

  • 环境干扰:馆内5G基站导致50%电阻应变片发生信号漂移;

  • 响应迟滞:人工检测周期长达3个月/次,难以及时发现焊缝微裂纹扩展。

本方案创新构建光纤神经感知网络


图片2.png

2大跨度网壳结构应力分布


1.智能传感阵列:采用碳纤维复合封装FBG传感器(量程±3000με),抗拉强度提升至1.5GPa;

2.全域监测算法: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(GCN),将328个物理测点重构为10cm网格精度的三维应变场;

3.边缘智能中枢:部署FPGA加速的实时损伤识别系统,响应延迟压缩至80ms。

空间感知网络架构

关键节点部署:

  • 主桁架节点:植入微型FBG阵列传感器,同步采集X/Y/Z三轴应变;

  • 索膜连接点:缠绕式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预应力波动(精度±0.5kN);

  • 基础环梁:预埋20m铠装分布式光纤,建立地基不均匀沉降预警模型。

商业价值落地实证

  • 隐患识别:在2023年暴雪天气中,成功预警东北某体育馆网架结构局部屈曲(最大应变达2850με);

  • 定位精度:通过应变场畸变分析,精准定位2处隐蔽螺栓松动;

  • 可靠性验证:连续三年监测数据完整率99.8%,传感器存活率100%。

  • 运维成本:替代传统人工检测,年度巡检费用降低65%;

  • 风险控制:避免某场馆因未检出索头锈蚀导致的千万级维修事故;

  • 增值服务:结构健康数据支撑保险费用协商,费率下调18%。

行业生态构建展望

在"新型基础设施建设"战略指引下,该技术正延伸至更多领域:机场航站楼屋盖监测、超高层建筑摇摆控制、古建筑遗产保护等场景,推动建筑运维从"事后抢险"向"事前预防"的范式变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