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G应变监测系统在高铁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实践

2025-05-07 08:30

随着高铁运营里程的快速增加,桥梁作为关键基础设施,长期承受动态载荷与环境作用,传统电阻应变片监测系统存在易受电磁干扰、布线复杂、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监测等问题FBG应变监测,以高精度、抗干扰、分布式感知等优势,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。


图片1.png

1 高铁桥梁动态载荷场景


技术方案设计要点

传感器布设策略

关键监测点:主梁跨中、桥墩顶部承重区、伸缩缝接驳处、预应力锚固点、支座连接部位。

安装方式:主梁表面采用激光微焊封装FBG应变传感器,确保与结构同步变形;桥墩内部预埋铠装光纤传感器,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应变分布;支座区域安装温振复合传感器,同步采集载荷与温度耦合数据。

测试系统架构:

  • 部署FGI高速光纤光栅解调仪(采样率400kHz,分辨率±1pm

  • 建立动态应变模型,横向覆盖全桥断面,纵向连续监测500m应变梯度

  • 结合有限元仿真数据,构建桥梁“数字孪生”平台,实现虚实交互分析

工程实施突破

在沪昆高铁某特大桥试验段中,系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:

  • 高精度动态应变捕捉:成功捕捉到列车通过时主梁跨中部位的瞬时应变峰值(达320με),精度较传统系统提升80%

  • 长期稳定性保障:采用自补偿封装工艺与环境漂移修正算法,将年漂移量控制在±5με以内

  • 实时预警机制:当应变突变率超过10με/s或累计疲劳损伤系数达阈值时,触发预警

实测数据亮点

在满载测试中,系统展现出卓越性能:

  • 发现2处预应力锚固点异常应变集中,定位为螺栓预紧力不足导致的局部应力超限

  • 捕捉到桥墩基础因地质沉降引发的非对称应变分布(最大偏差达15%)

  • 系统响应延迟低于50ms,满足高铁桥梁毫秒级安全监测需求


图片6.png

2 传统人工检测现场


该系统的应用带来三重效益升级:

  • 运维成本优化:替代人工敲击检测,减少60%的定期检查人力投入

  • 安全效能跃升:提前12小时预警潜在结构损伤,重大事故风险降低70%

  • 数据赋能决策:应变大数据支撑桥梁剩余寿命评估,指导精准养护资源分配

技术延展空间

FBG技术向多参量融合感知升级。从微米级的结构变形监测,到整桥健康状态的智能诊断。未来,该方案可扩展至跨海大桥、城市高架等场景,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新标杆。